加拿大留学:不能错过的有效学习好方法

加拿大留学:不能错过的有效学习好方法

  说起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先分享一个自己的经历。

  我在看书的时候呢,特别享受每次读一本书,就在书页上勾勾画画,并且要把底部的书页读黑,书页读黑了,就会觉得这本书掌握的很好。

  但是,如果当别人冷不丁问我这本书的内容时,我得再翻看一下,才能说出个大概。

  有一次间隔一个月后,我试着回想一个月前读的书籍,结果只能想起大致内容。

  如果间隔太久一些,甚至除了书名和作者,其他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你看,我以为在书页上划重点,自己就能记住这些重点,其实这是一种认知错觉。

  勾勾画画的动作,只不过让我误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

  那么,和它相对应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要给你介绍的第一个有效学习的方法,叫回想反馈。

  当你想回顾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先别着急直接看原文,而要先努力回想,到底讲的什么呀,分为几条呀,怎么应用呀等等。

  等到实在想不起来更多内容的时候,再去看原文。这就是回想反馈。

  这样做的原理是你对知识进行主动提取,而不是被动接受。

  直接读原文,就是被动接受,如果不走心,读五遍可能也抓不住主旨。

  而回想反馈,就是主动提取,加入了自己对内容的重新整合和理解,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记忆和理解效果都更好。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如果间隔时间太久了,我真的一点都想不起来了,还怎么回想反馈呢?

  这就涉及到有效学习的第二个方法,叫间隔复习,也就是不要等到完全遗忘才去回想,你需要抓住科学的间隔时间。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大脑的遗忘规律,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也就是说,一开始容易忘得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就会减慢,遗忘的数量也会减少。

  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据南昌留学云了解,新知识学习后的最晚回想时间应该是一天,也就是说当你的记忆开始产生一点点遗忘的时候,马上去提取和回想。

  比如,你今天在睡前背了20个英文单词,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再复习一遍,这个动作就可以巩固记忆,学习效果更好。

  除了第一天的间隔提取,以下几个时间也是科学的间隔复习时间,比如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一个月等。

  一定时间的间隔肯定给你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遗忘,有了这些遗忘后,再去检索,虽然会花费更多力气重新触发巩固的过程。

  但是正因为你费力了,你的记忆才被一次次强化了。

  接下来,我再给你分享第三个有效学习的方法,叫“以教为学”。

  你可能听说过“学习金字塔”的理论,说的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

  比如学习效果是10%,就是说两周后只能记住10%的内容,剩下90%全忘记了。

  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学习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等。

  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例如讨论、实践等。

  学习效果最高的是能记住90%内容的学习方式,叫“教授他人”。

  教授他人呢,就是给别人当老师,把你学习到的新知识或者新技能,讲给其他人听。

  你想一想,你们班谁的数学学得最好?很可能就是你的数学老师。

  因为他天天讲,每讲一遍,他的知识就扎实一些,日积月累,他的数学一定是最好的。

  再比如,你看了一本书,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你看完书以后,把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精彩内容讲给家人或者朋友听。

  如果没有可以教授的对象,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输出方式。

  或者录制一个讲书的小视频,发布到抖音上,也是一种学习。

  说完三个有效学习的方法后,我们来看最后一个方法叫自我检测。检测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对,是考试。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皱眉,什么?考试还是好方法?

  是的,虽然你可能不太喜欢考试,但是我要告诉你,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考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

  为什么这么说呢?考试能帮助你更加准确地定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很多时候,你觉得你已经掌握的内容,可能通过考试会发现一些漏洞。

  日常学习中加入一些小测验,能够督促你及时复习,通过测验有效地回顾知识。

  而平时参加一些小测验,你就更加适应考试的模式,等到正式考试的时候,多少能缓解你的考试压力。

  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考试可能就没有了,那怎么实施自我检测这个方法呢?

  我建议你呀,可以做自我复盘,至少每周就当周的工作做自我评价。

  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怎么改进等,自己给自己安排一次特殊的“考试”。

  如果你能坚持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我为你分享的有效学习的四个方法:回想反馈、间隔复习、以教为学、自我检测。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永远都不够用,只有那些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更好适应未来的挑战。

  希望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相关资讯
申请
留学